第(2/3)页 恩奈严肃地说:“先生所言极是!我们在普通大唐人眼里就是一群只会瞎讲、瞎做和瞎闹的胡人!我们要得到大唐社会的认同,一定要在文化和能力上取得大唐社会的普遍认同!因此,不管遇到多少困难,我们一定要参加科举考试,接受朝廷审核官的测试、答辩和考察!史先生!我在巴米扬时,已经开始研习唐的经文及文化,我很年轻,我的相貌、身形和气质也还过得去!因此,我想成为驿马镇第一个参加科举考试的人,为驿马镇的民众做榜样!你能帮助我吗?!” 史诗学笑着说:“太好了!镇长大人!我也觉得你最适合参加科举考试!我研究科举考试一辈子,我肯定帮助你!我国的科举考试制度从隋朝开始设立,到了唐朝后,科举制度得到发扬光大,目前考试科目包括秀才、明经、进士、俊士、明法、明字、明算等科目,科考分为乡试和省试,乡试在地方衙门的考试院里参考;省试是做到乡试举人资格的学子在朝廷礼部考试院参考!秀才科考是乡试的主要内容,主要考学子的方略策,即给学子提出五个社会问题,让学子写一篇观点正确、文法通顺流畅、内容富有哲理,有说服力的策论文,考核学子的文法、文采、陈述、思辨、明理、策略等方面水平和能力,通过乡试的学子叫举人!每年秋冬之际,各地获得举人学子汇集京城参加省试!为了简化考试内容,省试只考进士科目,进士科目主要考核学者在诗、词、歌、赋,以及杂文等文章创造的能力!因此通过省试的学子成为进士!明经(考察学子对儒家经典在内容、观点、理论等方面的记忆、理解、分析和应用的程度和能力)、俊士(考察学子相貌、外表及身形,以及举止言谈的神态)、明法(考核学子对国家法律制度知识程度及理解程度)、明字(考核学子书写及绘图的能力)、明算(考核学子在数学方面知识和能力)等五科为进士在铨选拔萃试中科考科目,拔萃试科考时,由朝廷吏部考核官通过考察、提问、答辩、操作和实务方式,对进士进行考核!通过铨选拔萃试的进士,才能进入朝廷当官!科举考试听起来很复杂,但是学子只要做该的事情就行,这些事情就是学习儒家四书五经等著作,学习作文、礼仪、法律、数学、书法、绘图、思辨、明理、策略、演讲和辩论等知识!” 恩奈笑着说:“史先生真是科考方面的行家啊!你做我科考方面的指导老师可以吗?!” 史诗学兴奋地说:“当然可以!我本来就是这方面的老师!这样吧!明天我在衙门学堂里办一个应考班,我从我以前的教学同事中选择一批行家,让他们专门教授这个应考班!镇长!你从镇民中选择50多名年龄适合、相貌堂堂、身体健康、知书达理、聪明敏锐的男学子,让他们参加这个应考班的学习,做你的伴读!这样,驿马镇的学子的种子,就算被我们播下了!” 随后,恩奈和阿卜杜拉让阿里戈、贝特、艾贝等几十个相貌端正、身体强壮、聪明敏锐的青少年部族男子,进入这个应考班陪恩奈读书和研习! 就这样,恩奈和几十多个唐军后裔部族青少年开始了他们的科举考试之路! 此时是大唐乾符五年(西历878年)春天,恩奈已经12岁多。 苏娜芬和阿里戈是恩奈在巴格达购买的孤儿姐妹,此时苏娜芬10岁多,她已经变成一个非常懂事和成熟的漂亮姑娘;阿里戈7岁多,他已经变成一个英俊、懂事、开朗和聪明的小少年! 在阿卜杜拉的大家庭里,恩奈与苏娜芬和阿里戈三人是一个关系非常亲密的小团体,他们三人更像一家人,由于苏娜芬已经长成姑娘,因此,自己一个人住一间房子,恩奈和阿里戈住一套有两间卧室和一套书房的大套间,苏娜芬负责照顾恩奈和阿里戈起居和餐饮。 一天学习下午,恩奈和阿里戈在家书房里看书、学习和讨论问题! 阿里戈拿着一本《论语》看着恩奈,他笑着说:“恩奈哥哥!我感觉我们两人整天穿着儒生服装和鞋帽,摇头晃脑、之乎者也地读着这些《四书》、《五经》!我们这样做,我感觉我们很可笑!很滑稽!我们这样做有什么用?!” 恩奈思考片刻后,他认真而严肃地说:“阿里戈!读书只有两个目的,一个目的是增长知识!第二个目的是增长能力,能力就是我们闯天下,打天下,保天下的本事!没有知识和本事,我们在大唐就是一群废物!明白?!” 第(2/3)页